读《目送》有感

来源:信用综合处  作者:王莹 点击量:163 发表时间:2017-12-28 11:05

  龙应台以针砭时弊的杂文和条分缕析的小说评论起家,1985年出版的《野火集》和《龙应台评小说》在台湾掀起“龙卷风”,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龙应台的文字主要特色是晓之以理而非动之以情,论说超过渲染,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比一般的男作家更刚柔相济,使她的文字形成一种比较个性的特色。《目送》一书中,龙应台为情感的立言,主题鲜明地放在父母、子女的亲情方面,文字中渗透着浓浓的或者淡淡的温情,呈现出一种铁骨柔肠而又保守稳健的风格。

在阅读《目送》之后,我沉淀下来的最强烈的感受是一种哀伤,另外还有一些朦朦胧胧的向往。从文化史上来讲,为情感立言的文字占百分之九十九,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大都如此,其他有关社会政治历史和自然科学的文字与之相比明显相形见绌,爱情、亲情以及友情是所有人承认的永恒的主题。读《目送》后之所以有一种哀伤,正是因为我开始怀疑这个主题的永恒性,龙应台自己所体验和描述的对父母相对保守的温情以及对子女执着而忧伤的母爱,总让人觉得是一种属于传统社会的,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已经有些陌生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似乎却又是终将被这个商品经济时代的焦虑与纷扰所淹没的情感。这种情感的麻痹不是少数人的体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所以《目送》这样为情感立言的书才被很多人追捧,但掩卷之后又都去寻找与情感无关的娱乐。

如果说晚清之前的中国都属于传统社会,那么仅仅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中国已经赶上了西方国家肇始的现代化步伐,直面当代的社会主题。改变的不仅是经济基础和一般意义上的上层建筑,直接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细节,包括情感关系,有些由浓变淡了,有些由淡变浓了,我们这些人,包括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依然处在变化的时代,处在一个稳定社会到另一个稳定社会的历史过渡阶段,生活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发生质变的拐点,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迷茫的原因,因为一切都还未定,都是未知,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随波逐流地体验自己的人生。

  我读《目送》所产生的朦朦胧胧的向往就是在对这种社会历史激变的揣测里。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还有机会去见证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情感关系的模式,一种与我们当下社会纷繁混乱的模式不同的新的稳定的模式,当然也是与传统社会田园诗式的模式也会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新模式。在新的稳定模式中,我们可能像在传统稳定社会中一样,享受黑白分明酣畅淋漓的情感生活,这应该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分享到

×

信息中心移动端